“房地产已经进入白银时代,金融属性愈发突出。在这种背景下成本控制成为房企生存的核心竞争力。”三盛地产成本管理部招采总监杨亮在2020中国木门产品/品牌大会上发表了自己对行业的看法。
郁亮在万科2018年的年报中是这样描述白银时代的:“当我们把白银和黄金进行对比的时候,不要忘记,白银也是贵金属。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并没有结束,城市对于空间的需求,无论从数量还是品质上来看,都依然庞大。但是,市场单边快速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行业整体快速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白银时代,市场、客户、主管单位和行业从业者都在不断成熟,购房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拿地之后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研发、工程品质、物业服务成了开发商立足市场的关键。细微之处都表现出消费者对项目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房价趋于理性以及商品房居住属性回归。精装房就成为了房企满足消费新需求的,房地产精细化运营也成为行业未来的趋势,对门企而言则意味着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白银时代下房企精细化运营 精装房成
在房地产进入调控周期后,势必会加重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为此许多房地产商通过将已完工项目改造成精装房、新增项目提高精装房比例的办法,降低因销售滞后可能造成的风险。为此精装房成为房企降本增效的佳选择,与此同时精装房产品兼具“性价比”“质量优”“售后佳”等特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高性价比
一般来说,精装房的装修设计是和土建设计同步进行的,可以节省不少的工程开支;开发商在装修过程中,进行的是规模化的采购,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流水线式的施工方式,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施工成本。通过上述方式,开发商集体装修比房主们自己装修,会节省大约30%的资金。这样一来,不管是开发商和装修公司,还是购房者,都能够节省资金。
质量优
拎包入住是很多购房者选择精装房的重要原因。全装修精装房,添些家具就可以入住了,而毛坯房则是破坏王,凿墙开洞让房屋变得面目全非。“质量管控体系很重要,开发商在这里为消费者先筑起一道防火措施,越注重品牌的开发商,这个环节就会越重视。从而形成市场的良性发展”三盛地产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精装房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精装房一般附加值高、品位上乘,更显档次。
售后佳
在市场上,大大小小的装修公司遍布,嘴上说的天花乱坠,操作中却免不了偷工减料,等到工程结束、款项结清,装修出现问题的时候却找不到那些装修公司了。而精装房却免去了居住者的后顾之忧。不管是前期设计、设备选型,还是材料采购和施工验收,都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严格把关,装修质量更有保证。特别是一些品牌意识非常强的房企,会更加注重自己的产品市场形象,对质量的把控也会更加苛刻。从售后服务的角度来讲,购买精装修房,消费者购买的是完整的住宅产品,有着十分明确的投诉对象。今年3.15万科因为广州黄埔楼盘万科尚城精装房变“惊”装房而受到央视曝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房企为了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会极力避免品质负面产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精装房的售后服务而担忧。
// 精装房带动的工程渠道成未来门企发展重点
在国外,精装房已经很普遍。在国内,精装房只能说是刚刚起步。2010年,作为全国住宅产业化发展改革的试点城市——深圳市政府宣布取消毛胚房,销售住宅实现一次性装修,这才预示着精装修住房时代的起步。步入“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越来越紧,而精装房将更加深度地影响到家居行业,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调控对建材行业的冲击,同时也给建材企业带来潜力巨大的工装市场。
地产调控进入常态化,让处于下游的木门行业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越来越多的门企开始意识到,随着新房装修数量减少依靠单个家庭装修的传统零售市场份额正在下降,在房地产精装化进程拉动下,工程木门领域成了市场“红海”。精装房正成为门企全新利润增长点。对于门企来讲将营销重心向精装房市场转移,形成与房地产共生模式成为佳选择。
木门行业中,诸如华品木门、千川木门等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的企业,已经在精装房领域的大展拳脚。
伴随着精装房的发展,市场日渐成熟。毫无疑问,精装房所带动的工程渠道将成为未来门企业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三盛地产成本管理部招采总监杨亮
“但也应看到,市场虽然很大房企对于精装房配套产品质量、采购价格、企业生产研发能力、供货速度、售后服务、工程队伍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要求,这需要门企在综合制造能力、资金实力、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高人一筹。目前,能够真正进入精装房市场,与一线房企建立合作关系的也是屈指可数。”三盛地产成本管理部招采总监杨亮说到。
未来精装房项目在房企新增项目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对于门企来讲想要涉足地产精装房业务,就需要加强以产品为中心的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企业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综合实力的门企才能赢得先机占领市场制高点。
可以预测,未来精装房必将给门企带来巨大的机遇,房企在门企的加持下也将会呈现给消费者更完美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未来房地产企业和门企协同发展,不仅是一种单纯利益上的结合,更需要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共生模式,才能互相加分形成品牌赋能。